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A.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 洋务派能理性看待西方科技的影响

C. “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 官绅阶层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C 【解析】“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等字眼意在强调“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是在扩大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派由于阶级局限性是不能理性看待西方科技影响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 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 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 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 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

 

查看答案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

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 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D.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13年和1936年中国进出口格局的变化,据表可知这一阶段中国

类别

进口(%)

出口(%)

1913年

1936年

变化净比

1913年

1936年

变化净比

原料

5.3

13.4

+8.1

29.1

35.8

+6.7

制成品(包括半制成品)品)

67.1

66.5

-0.6

50.9

39.5

-11.4

 

 

A. 近代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B. 仍以进口制成品为主

C. 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D. 国际市场得以拓展

 

查看答案

《上海县志》记载了同光时期一个独资经营五金铺的商人朱佩珍:“起家徒手,无所资藉,徒以重然诺,审取与,为士大夫所爱重。东西各国人士来此经商或旅游者,闻其名,争结纳焉。”此记载可以用来佐证

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近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变化

C. 买办阶级的形成

D. 上海近代工商业已经起步

 

查看答案

庚子变乱后清政府内部讲“民主”、骂“专制”不再敏感,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这是因为

A. 民主共和成为政治共识

B. 满清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C. 反满兴汉已经深入人心

D. 革命派和立宪派达成妥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