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

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A. 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B. 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 与市场联系紧密

D. 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唐朝皇帝,皇帝回赠精美手工业品,宣传王朝的富强,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D项正确。材料体现回赠物品有不少来自官营手工业,不是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排除A。回馈的手工业品的目的不是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而是宣扬中原王朝的富强,排除B。回赠物品有不少来自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产品没有进入市场流通,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以一贯三,上通天,下彻地,中理人,天地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董仲舒这一论述旨在

A. 说明君主在位应有所作为

B. 充分论证儒学为治国之术

C. 迎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为限制皇权提供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A. 突出人的作用

B. 强化神权色彩

C. 注重道德治理

D. 依赖血缘纽带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则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1875年5月,清廷命左宗棠统兵出征。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下令“抚辑流亡,修葺城堡”;“战争余暇,即令士卒持锄犁开渠引水,屯田垦荒,以充军粮”;“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和郡县”。下令兴建义学,让各族百姓读书识字。刊印《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籍,传播中原儒家文化。

——摘编自《左文襄公全集》、《新疆图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左宗棠实施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

(2)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日本的改革能够成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