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财富;道德比财富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必须坚守)。 (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之先河;奠定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发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1)根据材料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等思想可知,内涵方面可从民贵君轻、重视民意等方面来回答。理想政治方面可从君主实行仁政、顺应民意等方面来回答。 (2)根据材料中“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强调了人们要用正规的渠道来获取财富,要坚守道德的底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百家争鸣”时期,可结合“百家争鸣”的特点,即多元性方面来回答。影响方面,可从治国政策、传统文化、思想解放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 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 小农经济形成    B. 工商食官出现

C. 中央集权加强    D. 江南得到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