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天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摘编自潘富恩、马涛《范缜评传》

(l)根据材料,橄括范缜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的形体和精神不可分割(反佛理念);强调“形质神用”,认为只有活人才有精神作用,且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虑(唯物思想);事物的变化有其内在规律性(辩证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不安,佛教盛行;佛教教义(出世)与儒家思想(入世)的冲突;佛教势力的扩张激发人们的反佛意识;范缜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范缜的思想主张及产生原因,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范缜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国家分裂、佛教盛行、佛儒冲突,以及范缜的个人原因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如说“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离娄上》).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抓住民欲,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本的观点。

材料二顾炎武辨析天下与国家,辨析“亡国家”与“亡天下”。他认为,“保其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诛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国家是一人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高于一家一姓的“国家”,这就从天下观的角度,把孟子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所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其又责焉耳”的含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籍论述了古代人们的环保思想。例如:《礼记•月令》“盂春牺牲毋用牝(母兽);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和西汉《四时月令韶条》“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上述材料侧面反映出

A. 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B. 政府以立法加强环保

C. 环保措施因地制宜

D. 措施受儒家思想影响

 

查看答案

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他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这里所说的“他”是指

A. 朱熹

B. 程颐

C. 李贽

D. 黄宗羲

 

查看答案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

A. 消灭人的欲望

B. 维护社会稳定

C. 满足物质需求

D. 调节社会纷争

 

查看答案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