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百万〉
 

粮食总产出
(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粮食总产出 和面积、粮食单产都在提高,1400—1820年明清时期,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工具没有出现革命性变革,故①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故②正确;当时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故③正确;明清时期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故④正确。故①②③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②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①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③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 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查看答案

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

A.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 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 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 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C.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D. 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

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

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

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

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

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

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

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实行独相制,从事实上废除了宰相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开创了宰相任免制。发展到东汉时期,宰相权力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在中国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三省长官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一言堂”;另一方面,尚书执行、中枢决策、门下封驳所形成的决策执行监督一体化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和现实启示》

材料二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正是本着这一原则,议会在限制王权时,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对此,一位学者说的真切:“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不得违反的某些规定,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到隋唐政治运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仍享有特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隋唐与近代英国的政治运作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