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1)背景:①民族危机深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民族意识觉醒。③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理论逐渐形成。④梁启超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⑤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理论作支撑。 差异:梁启超重“文化”,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章太炎重“血统”,认为有汉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 目的: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章太炎则希望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意义:①经历一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国,各类思潮和主义风行,文化理念呈现多元化,“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②“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1)背景:根据“‘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结合所学,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征,分别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意识觉醒、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和梁启超个人的认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差异:根据“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得出梁启超重“文化”,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根据“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得出章太炎重“血统”,认为有汉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 目的:根据两人的派别以及主张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则希望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意义:根据“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概括得出:“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根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也随即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A. 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 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 区域集团化对全球化有害

D. 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查看答案

1950年代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尖锐地批判了缺乏人性的商业文化,字里行间集中了愤怒的“嚎叫”,并使之宣泄,充满焦虑与担忧,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到美国精神生活中才智遭受践踏的不正常现象。《嚎叫》的文学风格是

A. 后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新古典主义

 

查看答案

1923年托洛茨基在俄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由于俄国经济落后,所以我们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据此可知

A. 俄共全党高度肯定新经济政策

B.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

D. 新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端

 

查看答案

下表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情况统计,据该表信息可知,当时德国

 

总选票

社会民主党得票

占总票数百分比

1890年

7228500

1427300

19.17

1893年

7674000

1786700

23.30

1898年

7757700

2107076

27.18

1903年

9495586

3010771

31.71

 

 

A. 人民已拥有普选权

B. 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

C. 代议制民主有所发展

D. 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

 

查看答案

在雅典共和国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000人降至21,000人。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000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 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

C. 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 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