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在近代出现在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主权...

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在近代出现在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主权是民族国家的核心标志。

材料一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其效果如何?

材料二14至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巩固下来。它们不是通过外来的侵略扩张,而是由中世纪君主国发展而来,在宗教和人种上的同构性使它们有别于多民族帝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是这类“领土国”典型代表。王权的加强导致民族情感的普遍增长,促进了海外贸易活动和国内财富的增长,也助长了新兴民族国家对海上霸权的野心。

——摘编自【德国】尤根·奥斯特哈默《全球化简史》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古代罗马的不同。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及各界对和会都抱有较大期望。北京政府为代表团规定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即包括取消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如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内容。4月,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交了《中国希望条件说帖》,正式提出了中国希望废除的外人在华特权。但英法操纵的巴黎和会并未将这一要求列入会议的议程。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即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中意或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不久,中国与英美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并成为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及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国与英美等盟国间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成为一种荒谬的现象。1943年1月11日,中国与美国、英国分别签署条约,废除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宣布废除《辛丑和约》,将上海、厦门的公共租界,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3)以“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为视角,对材料三进行解读。

 

(1)形成的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 维系帝国的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 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的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 (2)不同:由中世纪封建政权转化形成,民众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由相同的民族组成。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全球性殖民扩张的开始,君主专制国家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答案示例:晚清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丧失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国际 地位不断下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收回国家主权的要求。但因列强无视中国主权,这一要求未能实现。这一消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一次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抗战时期,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 要成员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政府取消法西斯国家在华特权,最终废除了晚清以来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赖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的不懈奋斗。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体现罗马是通过军事征服疆域扩大;“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体现了罗马城市结构孤立分散,内部缺乏融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发展民法立法……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可以分析得出法律协调不同民族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进行分析,效果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回答,积极的效果是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消极的效果是未能长久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了分裂。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中世纪君主国发展……在宗教和人种上的同构性使它们有别于多民族帝国”可以得出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古代罗马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中世纪封建君主政权转化形成,民众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而且在人种在民族上也是相同。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王权的加强……海外贸易活动和国内财富的增长……新兴民族国家对海上霸权的野心”以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君主专制国家兴起、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殖民扩张开始、社会经济财富快速发展。 (3)本题以小论文的形式考查中国近代国际地位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本题可从材料三“1919年1月……1941年12月…1943年1月11日”三个时间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进行解读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过程,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1941年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地位;1943年废除不平等条约,权益归还中国所体现的国际地位。最后做出结论: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赖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的不懈奋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43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发表文章,批判历史学家卡莱尔“崇拜英雄”的历史观,指出无产阶级是从事伟大民族事业的唯一有前途的阶级。这篇文章

A.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

B. 表明恩格斯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C.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查看答案

“在1856—1871年间,所有的欧洲大陆大国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下列各项属于以上时间和空间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是

A. 英国进行议会改革

B. 法国确立共和政体

C. 美国两党制度形成

D. 德国完成统一大业

 

查看答案

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问保守党领袖皮尔是否愿意出任首相,由于此时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不占多数席位,皮尔拒绝上任;1841年议会大选保守党获胜,皮尔接受女王任命,出任首相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A. 政党领袖由议会选举

B. 内阁需得到议会信任

C. 首相职权受制于国王

D. 议会选举受国王左右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写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帮助英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大大领先于大陆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动荡和战争延缓了欧洲大陆的工业化

B. 拿破仑专制统治压制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 拿破仑战争巩固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D. 英国趁法国革命和动乱建立殖民霸权

 

查看答案

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

A. 榨取工人剩余价值

B. 雇佣自由劳动力

C.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D. 分工协作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