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关于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严重偏差

C直接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改革  

 D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应当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文革”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A、B、D项表述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是盲从的,依感情行事的,人民只有热情而无理性,所以不宜做决定。人 民所能胜任的事情就是选择代表。古代的大多数共和国有一个重大的弊病,就是人

民有权利通过积极性的,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予以执行的决议。这是人民完全不能胜 任的事情。他们参与政府应当只是选举代表而已,这是十分适合他们的能力的。

——据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民主权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法国计划委员会主席让·莫内提出首先建立超国家的欧洲机构,统

一管理西欧国家的煤钢工业,然后逐步将其扩大到商业和农业领域,再扩大到政治领 域,最后导向一个经济、政治统一的欧洲。他认为解决德国钢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了,控制德国钢铁方面符合法国的利益,而且在发展欧洲政治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致 的利益。让·莫内的建议得到了舒曼的赞同,两人共同策划出台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欢迎。在法德的共同推动 下,欧洲朝着联合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

的“旁观”政策。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

6

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 仍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积极推进欧洲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孙中山指出,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长久的苦难,则是由清政府有系 统的贪污造成的。实行地方自治人民有自选权,贪官污吏自不敢明目张胆作恶。

1905年,孙中山在《革命方略》中规定:应将地方自治权归之为地方人民,实行地方自治。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主张“地方的事情,让本地自己去治,政府毫不干涉”。地方自治搞好了,经济发展,“地方自治之制既日发达,则一省之政治遂于此进步,推之国 家亦然。如此做去,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

——摘编自王启勇《简论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把“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 府”列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中。中共不但承认了地方自治,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推行地方自治。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真正的普选,允许实行公开的竞选。各抗日

党派合法存在。共产党尽管占有优势,但其主张必须经过参议会赞同和认可才能成

为政府法令。人民群众和其代表机构具有选举、罢免、否决、创制等切实的权力,真正 成为政权的主宰。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状况,中共在强调抗日的同时,也一直要求国

民党实施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国忠《中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地方自治与中共地方自治的共通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学者费里德曼认为,“随着全球体系中心的转移以及体系内部各成员经济地位的升降

起伏,现在的全球体系已经无法维持一元化的文化逻辑”。该学者强调的是

A. 文化与全球体系中心紧密联系

B. 经济实力是全球体系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

C. 多种文化的共存是历史的必然

D. 文化的全球扩展需要坚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