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

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 开创了文艺创作新途径

B. 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 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可知,“双百”方针鼓舞了人们在文艺创作上的创新精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故选C;材料没有讲到文艺创作新途径和新艺术创作方式,故可排除AB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6年中国已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应体现社会主义宗旨,而无法体现新民主主义宗旨,故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 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查看答案

“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A. 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 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是解决民族危机的新方案

 

查看答案

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认为

A. 认为西学对我国无益

B. 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C. 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 对中西文化态度片面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和这一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 新文化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民主思想的传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民族危机的深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