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 上表为近代以来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

上表为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示例: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 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从中南美洲掠夺金银,从东方国家输入奢侈品,商业与农业的国际分工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19~20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英法等工业国家向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亚非拉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亚非拉国家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 综上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差异,国际关系的变迁是国际分工的必然反映。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如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然后结合材料选取两个时间段15~16世纪和19~20世纪,联系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知识点来论证分析。最后根据唯物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

材料二从198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年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说明与中国近代的证券市场相比,新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A. 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B. 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C.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1960年,英国主导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此可知,英国试图

A. 抵制欧洲联合进程

B. 强化自由主义贸易

C. 恢复光荣孤立政策

D. 维护英国大国地位

 

查看答案

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但当时美元在南北各州的价值不等,法国、西班牙等国货币也在美国流通。导致当时美国金融混乱的主要因素是

A.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统一市场形成

B. 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

C. 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 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B. 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

C. 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

D. 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