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A. 魏  源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胡  适

 

B 【解析】材料显示此人认为“君民共治”是最好的治国形式,其对应的是君主立宪制。魏源和林则徐均是早期开眼看世界的人士,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此时并未涉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故A错误。梁启超是维新思想家之一,主张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制,故C错误。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 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 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查看答案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 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 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 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查看答案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查看答案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汉“文化大繁荣”的表现是

A. 《蔡伦造纸》    B. 《上林赋》    C. 《京剧·古老文化传承》    D. 楷书书法

 

查看答案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A.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