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

A. 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B. 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 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    D. 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等信息,说明当时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答案为B项。材料探讨的是当时的社会心态,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来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情、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人物形象。具有这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文学

B. 现实主文文学

C. 现代主文文学

D. 亚非拉文学

 

查看答案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查看答案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 践行“因信称义”

C. 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 主张政教分离

 

查看答案

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并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缄言。这说明

A. 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    B. 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    D.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

 

查看答案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 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D.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