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21年,马丁·路德说:“除非用《圣经》的文字和明白的理性证明我是错的,否则我...

1521年,马丁·路德说:“除非用《圣经》的文字和明白的理性证明我是错的,否则我决不放弃自己的观点,我的良心是被上帝的道束缚的。”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反对宗教信仰     B.强调上帝是唯一的权威

D.肯定人性的重要    D.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B 【解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由题干中的“我的良心是被上帝的道束缚的”可知,马丁·路德反对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强调上帝才是每个基督教徒面前唯一的权威。故答案为B。A观点自身错误;C、D两项不能从题干材料中得以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重视对人的研究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查看答案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

A. 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 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 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 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查看答案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仰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而是企图用一个“明君”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李贽

 

查看答案

龙场悟道的故事是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说明王阳明领悟到求理的途径是(     )

A.发明本心                    B.圣人托梦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