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与材料最为接近,故C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人与人的和谐,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未涉及为国为民,故B排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义利关系,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

A. 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 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查看答案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