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2一190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

1902一190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文书17种,日文书321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

A.思想界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

B.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

C.南京临时政府保障出版自由

D.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学东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中国留日学生增多,日文书也明显的增多,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正在通过学习日本这个桥梁来达到西学东渐的、学习西方的目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结合当时的史实可知思想界并不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是材料的主旨,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也早于1902一1904年,不符合题意,排除;1902一1904年还没有南京临时政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学习西方•西学东渐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

A.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

B.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

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

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人人心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询问各种鸦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留广州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林则徐此举目的

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C.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

D.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