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

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B.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

C.强烈要求变法图强

D.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说明士大夫对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清醒,故D项正确;A中冲击错误;B中没有提及;C中是维新变法。 考点:近代中国政治•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名师点睛】 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查看答案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并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据此可以推知

A清朝答应了列强全面修约的要求

B.道光帝被迫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C.清廷与外国侵略者开始彼此结合

D.满汉官僚集团实现了政治联合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D.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查看答案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

 

查看答案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