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故选B。丞相属于中央机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故排除A项。废丞相之后,皇帝杂务缠身,故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废丞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它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哪项选官制度: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查看答案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根据材料,属于同一类型的诸侯国是

A陈与齐

B.杞与鲁

C.鲁与管

D.齐与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