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丈化复兴和进步的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丈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独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并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摘编自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二

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着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自古认为务农才走“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官府热衷于审核交易契约,而不限制土地买卖。商人非常活跃,他们不仅促进都市有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人们的家世身份背景趁于淡化,科举取士“不问阀阅”。书院提倡相时独立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丈化普及向民间渗透。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更把儒家的理念、价值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从唐到宋,都市景观变化明显,宋代开封、临安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房、民户、商家泥杂毗邻。大都市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街市通衡中热闹缤纷。

——《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材料三

新教改革与君主国家的出现颠覆了欧洲的宗教和政治传统,同时,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长,……商人和制造业者不再对地方行会言听计从,而是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挽划白己的生产与贸易。„„私有主体组建了一系列配套组织机构和服务行业,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银行出现在欧洲所有重要商业城市中:它们创立基金,为商入、企业保管财产,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迅速增长的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瓦解了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农村生活方式。……资本主又还引发了道德问题。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谋利活动是不道德的,将从事这种活动的人视作奸商。……需要有人来为此辩护,将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让整个社会都受益的经济体制,在早期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当中,最重要的是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够带来普遍的社会繁荣。……西欧在经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同时,思想和文化上也经历了一场洗礼。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宋朝和西欧近代在社会变化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藤湖南“近世史应从宋以后开始”这一观点的认识。1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商人群体的壮大,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家庭观念、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旧的道德价值体系面临危机、新的思想观念出现;世俗化的文化发展;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加强;社会变化是全方位的。 (2)评分说明:对观点中的“近世(代)”这一概念进行阐释;有自己明确的观点3分);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多角度地对观点进行说明论证。答案示例: 示例一:近世(代)的基本含义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大众化;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社会的多元开放等。 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宋代历史发展表现出了与近代两方相似的近代化的特征。经济方面,民间力量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方面,市民阶层出现并小断壮大;思想方面,理学兴起,儒学强调修身养性,满足平民的世俗化精神需求;文化领域,词、曲、话本、风俗画等大众化文艺兴起;政治方面,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政权的平民色彩更浓。宋代历史发展的平民化、世俗化反映了历史的转型和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近世(代)的基本含义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大众化;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社会的多元开放等。 不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宋代并不具备与近代西方相似的近代化特征。政治上,虽然平民参政机会增加.但很本上仍是传统的专制集权制度,并未建立民主法治的体制;经济上,城市经济的一定发展。但并未改变自然经济占主体的格局,也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理学发展了儒学,进一步适应了社会需要,但基本内容并未改变传统儒学对人性的压制和漠视,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潮流;社会上,商人及市民阶层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形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宋代历史局部出现近代化的趋向,但从整体上说,并未发生近代化的转型。 (考生另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论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类比较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联系所学知识,分清各自符合要求的知识点,比如题干所问“在社会变化方面的相似之处”,回忆中国宋朝和西欧近代的各自社会状况,然后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部分,即两者的相似之处。 (2)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根据材料可得出內藤湖南的观点“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题干要求探讨认识,就是说赞同和反对都可以,最主要是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论证过程一定要联系史实,通过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就本题来看,如果认为內藤湖南的观点正确,即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那就要通过论据证明宋代历史发展表现出了与近代两方相似的近代化的特征;如果认为內藤湖南的观点不正确,即宋代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那就要通过论据证明宋代并不具备与近代西方相似的近代化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朝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宋词和元曲·宋朝文学的新气象;西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征 【名师点睛】观点评述题的特点是:要么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判断,要么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做这类试题要注意三步:第一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料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等探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做哪种类型的观点类历史题,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第二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这是答题者历史思维的体现,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浙江卫视热播的2013年度《中国好声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其相关的人和观点成为瞩目的焦点。这说明

A电视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B.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和不断进步

C.该节目满足了所有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D.中国的爱情婚姻观又一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运输成本提高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查看答案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