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知识分子曾上街游...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题干时间1918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可知题干中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CD项错误;A项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名师点睛】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可归纳为“一、二、三” (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思想,后期则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2)两大背景:新文化运动推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三大步骤:开始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化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查看答案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查看答案

据某研究成果显示:1918~1936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侯。由此推断: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合史实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

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查看答案

“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某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