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D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体现了儒家的仁和仁政思想,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演变 【名师点睛】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查看答案

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查看答案

《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推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查看答案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查看答案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