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一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一澳门一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一澳门一马尼拉一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一澳门一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1750一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百分比相对份额(单位:%)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1)特点:中国对外贸易范围遍及各大洲(扩展到美洲);广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澳门成为(中国广州)对外贸易的中转港;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进口商品以白银和当地土特产为主(或:白银大量输入)。 原因: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体;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清政府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唯独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1553年始,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或澳门被葡萄牙人租借);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原料的需求;西方白银财富增长。中国对白银资本的需求大大增加。 (2)西方不断上升,东方逐步下降。 背景:东方: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或生产力没有突破性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等);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思想文化封闭保守。 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2分,任答两点即可)国际关系:西方国家对于东方的殖民侵略。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到,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体;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清政府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唯独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原料的需求;西方白银财富增长。 (2)根据材料二提到,1750一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百分比相对份额,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制造业变化的趋势:西方不断上升,东方逐步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东方: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思想文化封闭保守。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查看答案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查看答案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