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无为

B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

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C

明朝王艮1483一1540)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同

D

“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主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但“希望统治阶级无所作为”的表述不合史实,排除A;“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不是“君权神授”,B错误;黄宗羲的思想没有升华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错误;明朝王艮强调只有符合百姓日用的思想学说,才是圣人之道,反映了其对封建统治不满、对平民百姓同情的“叛逆”性格相关,与李贽的某些思想是相似的,C符合题意,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查看答案

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后,某班几个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B.英语老师穿着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D.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查看答案

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时代的影响。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于(     )

A.汉朝和明清时期                          B.汉朝和隋唐时期

C.隋唐和明清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2013年3月回答关于中国领导人的工作状况的提问时说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B.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