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北宋建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藩镇割据,其中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

北宋建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藩镇割据,其中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北宋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宋建国后吸取了唐代藩镇割据导致王朝灭亡的教训,由中央到地方实行了一整套全面的改革方案,这主要表现在实行财、政、军分权管理模式,答案选D;A 只是北宋体制变革的一个方面,排除;B 只是北宋体制变革的一个方面,排除;C 只是北宋体制变革的一个方面,排除。故D为最佳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体制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名师点睛】宋代为了解决唐代藩镇割据导致王朝灭亡的严重问题,在地方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③财政上,由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设置各路转运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D.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查看答案

“今(西汉),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查看答案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王室子弟

今山西

功臣

今山东北部

王室子弟

今河南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王室子弟

今山东南部

王室子弟

北京-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①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②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③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④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D.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 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