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D.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B 【解析】 试题分析: 宗族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社会单位,不是基层行政机构,排除A;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排除C;由材料“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可见宗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上的不足,起到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故选B。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的作用:①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③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消极的有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 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查看答案

民族主义指忠诚于本民族、为维护和扩大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观念。然而民族概念的复杂和不确定性,造成了民族主义概念的混乱。同时,民族主义又同国家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17—18世纪欧洲的产物。英国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等同于追求个性解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自由主义思想。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但其内涵有所不同。美国的民族意识是英国殖民统治促发的,其核心内容不仅仅是独立的政治权利,而且同个性自由和宗教信仰多样化密不可分。……在法国,反抗国内暴政同反对外族干涉有着相同的目标,激起了巨大的民族主义热情。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 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 蒙、 回、 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

——摘编自《孙中山文集》等

(1)据材料一,比较17—18世纪英国与法美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有何不同。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和法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查看答案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