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9分) (2)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今土地流转政策的比较。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异同”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同”,紧扣两则材料信息“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以及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等。关于“异”,紧扣两则材料信息,从“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到“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即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 (2)本问考查的是对当今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概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当今土地流转政策 【名师点睛】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调整及意义:第一次,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被彻底废除。第二次,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第三次,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村村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族主义指忠诚于本民族、为维护和扩大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观念。然而民族概念的复杂和不确定性,造成了民族主义概念的混乱。同时,民族主义又同国家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17—18世纪欧洲的产物。英国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等同于追求个性解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自由主义思想。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但其内涵有所不同。美国的民族意识是英国殖民统治促发的,其核心内容不仅仅是独立的政治权利,而且同个性自由和宗教信仰多样化密不可分。……在法国,反抗国内暴政同反对外族干涉有着相同的目标,激起了巨大的民族主义热情。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 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 蒙、 回、 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

——摘编自《孙中山文集》等

(1)据材料一,比较17—18世纪英国与法美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有何不同。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和法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查看答案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查看答案

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查看答案

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