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与他们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哪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1)“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 (2)事件:欧洲启蒙运动。意图: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维护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3)分析: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围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4)赞成: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他是站在反尊孔复古、反封建专制的立场上看问题的,也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反对: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很不恰当。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把握到“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维度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影响”,要注意分别展开,不够笼统地作答。关于前者,围绕“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展开即可;关于后者,围绕“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展开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伏尔泰”、“法国大革命时期”等,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分析、认知,围绕“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等级、特权制度,提倡自由平等”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三小问“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比较简单,回忆、再现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 (3)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旨在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三信息“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东西律例,以法为宗”等,分析、认知,围绕“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围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等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对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观点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或者否定(不同意),或持其它观点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孔子的思想;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概况;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概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概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概况 【名师点睛】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认识:(1)政治条件: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3)内容:明清之际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4)影响:明清之际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我是你养育的,是个血肉之躯,而且活得不错,仍还年轻,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你都不该责备我有着青春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受神秘力量支配的呀。

——《十日谈》

材料四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材料三和材料四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区别何在?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二、材料五中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异同之处。

 

查看答案

明代著名文史家王世贞认为:“夫士能博古固善,其弗通于今也,古则何有?我以古而诮人,人亦以今而诮我,其失究同也。”这说明王世贞的治史思想是    

A、主张薄古厚今      B、反对厚古薄今

C、主张博古通今      D、反对对先古历史借鉴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人的探索已经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

C、邓小平创立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想精髓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继承

 

查看答案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查看答案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仅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而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而且还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历史记忆,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