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一一《国史概要》国史概要》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 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 (2)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开仓救济:发放贷款;减免赋税:免征摇役. (4)表态:不能.理山: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统治阶级剥削本质没有改变;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解析】本题设4 问,第(1) 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问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贴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材料二共4 句话,逐一分析、判别。“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需要思路开阔,属于稍难题。第(3)问要依据材料信息回答,所以要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4)问要注愈从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深层次角度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反映了20 世纪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② 是因为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B.③ 是高新技术成果运用的结果

C.④ 是石油危机的影响          D.⑤ 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结果

 

查看答案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查看答案

茅盾的小说《春蚕》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小农经济受到打击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候销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观察下图,导致1718世纪和19 世纪中后期科学类书籍翻译数量居多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耶稣会士的传播------魏源等人的倡导

B.利玛窦的传播------早期维新派的宣传

C.西学东渐的影响------商务印书馆的印刷

D.徐光启等人的积极学习------洋务运动

 

查看答案

清《景德镇陶录》 载:“景德…… 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 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脚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己占领整个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