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观察下图,导致17—18世纪和19...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观察下图,导致1718世纪和19 世纪中后期科学类书籍翻译数量居多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耶稣会士的传播------魏源等人的倡导

B.利玛窦的传播------早期维新派的宣传

C.西学东渐的影响------商务印书馆的印刷

D.徐光启等人的积极学习------洋务运动

 

D 【解析】此题重要的一是读出题干的文字表述:为什么两个时期科技类书籍翻译量居多?二是读图:先看图例找出符号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对应着可以读出:17-18世纪人文类书籍的翻译量比科技类书籍的翻译量少;19世纪中后期两种书籍的翻译量都在增加,但仍然是人文书籍的翻译量少;总量上比较也是19世纪中期的多。为什么是这样呢?结合教材我们知道,17-18世纪正好是明末清初,这个时期来华传教士带来大量的科技类书籍,中国也正好有一批文人官员如徐光启等接收并翻译者这些书籍。19世纪中后期,毫无疑问和洋务运动有关。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景德镇陶录》 载:“景德…… 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 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脚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己占领整个市场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28---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此表说明

时间

岁出总额

(万元)

军费支出

占百分比

债务支出

占百分比

经济建设支

出占百分比

教育支出

占百分比

1928

49700

49.7

33.3

0.6

1.5

1929

61875

42.9

33.4

0.4

2.6

1930

71200

43.8

39

0.2

2.0

A .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查看答案

纸币“交子”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

A.造纸业发达               B.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

 

查看答案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家聚众或罕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 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人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玫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致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士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