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 观点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4分) 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4分) 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答案示例二: 观点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2分) 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份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4分) 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的发展。 观点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4分) 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答案示例三: 观点5: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虽然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但是在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其主体地位是难以被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取代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和欧洲不会轻易放弃其全球领导地位;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难以形成全方位的冲突及对抗;(4分) 结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地区与国家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观点6:新类型:未来世界发展更有可能包含四种类型中的不同元素,形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 理由:以上观点1-4任选2-3个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相对开放的主观型试题。学生作答的主体内容要以论述为主,要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题的独特之处是,学生的选择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从现有的四种“图景类型”中选择,也可以对现有的“图景类型”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新的观点。无论选择哪一种,作答该类型的题目都要有充分的史实作为论据,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得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向外移民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事务,向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移民,1871——1880年为157万人,1881—1890年为238.8万人……当一个民族占据了世界上极为广阔的空间时,对于缓解其母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给那些在当地社会没有发展希望的人一个退出机制),使其政治改革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陈晓律《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

材料三:1937—1945年大量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随企业大量迁往西南,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就超过2万人。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中国人牢不可破的地方观念被打破,新风俗、新习惯不断涌入。

——忻平《灾难与转折:1937》

(1) 材料中的观点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奉为准则,试分析其受推崇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 

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

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 

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材料中英国下议院“长方形的结构”凸显出的政治内涵是    

A.通过争鸣与对抗实现理性决策 

B.长方形结构比半圆形结构方便

C.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D.有利于议会更好地通过决议

 

查看答案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D.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查看答案

他(梭伦)既然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他的法律,大家都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这说明(   

A.人亡政息将会危及雅典城邦

B.梭伦改革遭到大多数人反对

C.城邦领袖无权制定法律条文

D.法律一经制定具有至高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