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内涵: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社会和谐思想。 (2)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外开展商品输出。 影响:开展一系列侵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倾销商品,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传播上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起步。 (3)原因: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研究中国时政以加深对中国认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称霸世界战略的需要。(每点2分,共4分) 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欧美受经济危机影响,渴望寻求缓解危机的有效机制。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时间“17、18世纪”,这时新航路已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而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国力雄厚,故出现“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的现象。结合中国儒家思想的具体主张及西方思想解放的需要等回答后一问。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为商品输出创造条件。这一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于是就出现了为打开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丧师失地、割地赔款,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命道路,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要注意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及战后美国的世界政策;回答后一问要注意结合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实力的变化等内容分析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内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中美关系演变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

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罗代尔强调的是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查看答案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查看答案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查看答案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以下哪种对东南互保事件的评价更符合当今史学观点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最终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B.列强在华势力空前膨胀,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D.地方势力从此不再听从中央调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