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A错误;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B正确;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内部在分封以诸侯王为大宗,C错误;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周天子的统治,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描绘了一个大同的世界,而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表述集中在《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从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来看,这是一个以严格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秩序社会。所有公民按其天赋分为三个等级:“智慧型”的公民阶层,即“爱智者”,他们最适合做国家的统治者。“勇敢型”的公民阶层,即“爱胜者”他们天生充满了激情和勇武精神,最适于担当保卫国家的重任。“爱利者”即只能从事农耕、手工、经商活动的劳动者。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设计的共同之处。他们设计的相似原因有哪些?

(2)针对他们的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据朝鲜媒体报道,朝鲜方面2015年1月6日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这是朝鲜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也是第一次氢弹试验。

2006年10月9日,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

2009年5月25日,朝中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朝中社报道说,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韩国国防部估计爆炸当量为6000吨至7000吨梯恩梯。

——华夏经纬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做出参战决策的背景和目的。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衰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2)孙中山让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哪些显著特点?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内容或影响

1911年

晚清政府制定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条规

内容可分为户籍的管理、人籍、户籍、罚则四个部分,确立了户籍管理形式的统一、平等和保障私权的近代户籍管理原则。

1915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规定,警察只是对户口调查负监督之责,调查户口的具体事务则主要由“地方自治策事会或乡长办理,以总策或乡长为调查长,策事或乡策为调查员。”

1916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

1931年

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并于1934年进行第一次修订并实施,1946年第二次修订

分通则、籍别登记、身份登记、迁徙登记、变更登记、登记申请、罚则、附则等内容

1932年

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

通过保甲连坐的办法强化对民众、乡村的控制

1937年

颁布《保甲条例》

1941年

颁布《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材料二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7月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日正式发布。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百度新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

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