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衰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2)孙中山让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哪些显著特点?

 

(1)①清王室退位,享有优持条件;③夹在清王室和革命党两难境地的袁世凯通过迫使清帝退位,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③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力量相对弱小的形势下,让出大总统之位,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 ④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衷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8分) (2)特点:帝国主义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特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勾结力量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封建不彻底)建立民国,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衰世凯之手,民主共和名存实亡;(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衷世凯善于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衰世凯之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内容或影响

1911年

晚清政府制定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条规

内容可分为户籍的管理、人籍、户籍、罚则四个部分,确立了户籍管理形式的统一、平等和保障私权的近代户籍管理原则。

1915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规定,警察只是对户口调查负监督之责,调查户口的具体事务则主要由“地方自治策事会或乡长办理,以总策或乡长为调查长,策事或乡策为调查员。”

1916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

1931年

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并于1934年进行第一次修订并实施,1946年第二次修订

分通则、籍别登记、身份登记、迁徙登记、变更登记、登记申请、罚则、附则等内容

1932年

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

通过保甲连坐的办法强化对民众、乡村的控制

1937年

颁布《保甲条例》

1941年

颁布《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材料二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7月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日正式发布。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百度新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

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 ……“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 ‘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