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12分) (1)不同:(4分)材料一批判、否定美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二肯定美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又指出其局限性。 (2)原因:(4分)所处的时代不同。前者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全方位对抗,我国左倾思想开始泛滥,教科书编者被意识形态左右;后者冷战结束,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上良性发展;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编者采用的史观不同。前者采用革命史观,后者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去审视历史问题。 (3)综合概括:(4分) 拓展分:(2分)能够概括出两者产生差异的规律性的原因、实质、影响、评价、史观等认识即可赋分。例如:由于受到时代、不同的史学观念、所拥有的史料、历史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相同的历史史实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认识。两则材料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评价反映了史学观念及历史学的进步。 逻辑分:(2分)条理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性强,表述成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指的是1958年版本的教科书和2005年年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主要从两个不同年代的不同的中美关系的角度去解释即可。但是在本题时要想拿到高分还必须从“所拥有的史料、历史研究方法等因素”的高度去做出解释、分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58年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及其原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05年年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及其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13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

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

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查看答案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     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

 

查看答案

下表为英国一百支棉纱价格变化表(单位:先令/镑)

1786

1790

1800

1807

1830

38

30

9.5

6.75

3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B.工业革命的促进

C.纺织业中聚集了大量人口            D.城镇化加快发展

 

查看答案

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A.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B.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