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开...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开始产生分化和重新组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英法为代表,竭力维护和固守原有的民族利益、殖民利益和新获得的霸权利益不放……第二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德国和意大利为典型,这是一种把民族主义推向极端、最为反动的民族主义……第三种类型是东欧和东南欧众多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这些一战后刚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帝国主义列强弱肉强食、角逐争夺的对象,无法主宰其民族命运,最后被拖入大战的漩涡,付出了惨重的民族牺牲代价。

——摘编自程人乾《一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思潮在欧美国家泛滥》

(1)一战爆发的原因可以用下列名词来解释,请给这些名词下简明定义并举例证明。(8分)

满分5 manfen5.com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出现分化的根源。并分析这种分化带来的各自影响。(7分)

 

(1)(8分)(注: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每空1分) 名词 定义 示例 民族主义 认为你的民族比其他民族好的强烈意识 德国人认为自己更优越,希望国家更强大 帝国主义 为了母国的利益而建立殖民帝国的愿望 德国加入建立殖民帝国的行列 军国主义 由军队控制政府和警备系统,致力于建立军事力量并认为军事是解决对外问题的手段 德国保留更多封建残余,更具侵略性,穷兵黩武。 联盟 国家之间承诺在战争中相互支持而签订友好互助条约 同盟国和协约国 (2)根源: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英美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现的形成;德意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则使这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并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使中小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但却成为两个帝国主义争夺的对象,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原因根据表格要求对每个名词做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①英、法、美、德、俄、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形成了同盟过和协约国两大对立军事集团。②发展和竞争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③资本主义国家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和商品投资场所的争夺加剧。④帝国之间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由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这些原因然后再对每个历史名词进行解释即可。如民族主义主要是德国人认为自己更优越,希望国家更强大,于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帝国主义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争夺加剧,从而想建立起殖民帝国的地位;军国主义主要是德国保留更多封建残余,更具侵略性,穷兵黩武;联盟主要是形成了同盟过和协约国两大对立军事集团。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每种民族主义出现的根源主要是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差异。第二问可以从美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德意为代表的民族主义、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三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每种民族主义的影响即可。 考点:二十世纪的战争和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大战的原因及民族主义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梁启超的生平大事记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8分)

(2)结合材料概述梁启超政治观念的发展变化,述评梁启超的政治生涯。(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当他们认识到,只有仿效西洋先进的技艺,才能增加自己的抵抗西方侵略的能力时,他们就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迈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由此而一步一步地走上新的历史道路。在这一仿效过程中,他们迟早就会意识到,只有进行更为开明的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使官僚体制有效地吸纳社会上的现代化精英,才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非如此不能最终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这一行为逻辑决定了,只要专制体制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过程一旦开始,那就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化转变的过程。所谓的开明专制化,就是专制政体的“旧瓶装新酒”,利用皇帝的权威和既定的官僚体制,作为政治杠杆来推行现代化的转型。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为什么一个旧王朝在承受西方列强的挑战之后,最早的现代化选择,是一种开明专制化运动呢?(4分)清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上新的历史道路”的。(4分)

(2)如何评价晚清的开明专制化运动。(7分)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其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由于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因此,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更好。

……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的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是什么?(4分)

(2)“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人们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请任选法国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并介绍他的主要观点(注意:介绍要准确详尽,只写名词不得分)。(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论语·学而篇》中说:“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1)材料一中孔子和司马光分别从何方面论述节俭的问题?中国古代倡导节俭观念的历史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实际上受到了西方文明怎样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述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