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广州起义爆发于1895年10月,由题干信息可知广州起义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由于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不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故A项正确,C项错误;人民群众不支持广州起义主要原因在于不理解、不接受革命思想,并非在于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和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故B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广州起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D.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查看答案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了孔庙,这让高呼“打到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B.这是世俗权利之争的延伸

C.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查看答案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查看答案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农民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 )

A.无法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