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5分)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1)变化:十周年时强调苏联的作用;二十周年时忽略苏联的作用。(4分)原因: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4分) (2)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或突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4分)原因:改革开放,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文革结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史观;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有利于两岸统一。(6分。言之有理即可,总分不超过6分。) (3)新视角: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2分)性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3分,其他表述亦可,但需具备3个基本要点,每点1分) (4)影响的因素:时代背景、阶级关系、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可知,十周年时强调苏联的作用;二十周年时忽略苏联的作用。第二小问考查的是二战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即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上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观念的变化。即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或突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原因:改革开放,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文革结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史观;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有利于两岸统一。 第一小问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可知,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增加的视角是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因素,即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会受到时代背景、阶级关系、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第一小题,由于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好坏影响了评价;又如第二小题,由于观念的变化,对抗战的评价又有新的变化。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苏关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对两党关系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30—70年代出现了一种建筑创作潮流。它“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在建筑上则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文中的“它”是指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2005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中国式”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美中两国相互进行文化渗透

B.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趋广泛

D.中国人崇洋的思想日益严重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A.意味着两级格局最终形成

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

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查看答案

“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文中的“他们”生活在

A.中世纪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1834年,英国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那就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特权被取消。其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英国不再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C.受到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

D.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