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德对于“启蒙”提出了哪些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哲人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上的体现。(2分)

(3)结合材料三,恩格斯说启蒙运动带有阶级局限性,这一局限的根源是什么?(2分)

 

(1)观点:人们有能力启蒙自己;自由是人们获得启蒙的重要途径;统治者也有可能走向启蒙,并传播启蒙思想;启蒙只能缓慢的进行,而不可能通过革命完成。(4分) (2)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2分,回答2点即可,每一点1分) (3)根源:18世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代局限;以及启蒙思想家们的阶级局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可以概括出人们有能力启蒙自己;从“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可以概括出自由是人们获得启蒙的重要途径;从“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 可以概括出统治者也有可能走向启蒙,并传播启蒙思想;从“…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可以概括出启蒙只能缓慢的进行,而不可能通过革命完成。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列举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蓝图回答。如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可以分析出其根源是18世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代局限;从“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资产阶级的的司法”、“资产阶级的平等”、 “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可以分析出其局限性的根源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阶级局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康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对未来政治制度的描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局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

地点

特色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妇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社会背景。(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观察分析下列两幅图片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和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对丞相制度的看法。(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3分)

(4)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一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查看答案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