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

(14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5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5分)

 

(1)特点:实用性,继承性。(2分)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分,答出两点即可) (2)作用: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分)原因:科技成为引领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分) (3)理【解析】 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2分)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并综合所学很容易得到第一题的结论。结合国情作答第二问。我国古代农业发达,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故本题综合作答即可。同时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知,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思想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本题答出经济与政治上的原因即可。 (2)首先要答出近代科学的社会背景,答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类进入蒸汽与电气时代即可。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答出科技自身的地位即可。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作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也可赋分,不必拘泥与参考答案。 (3)动摇了人类的生存根基也就是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的负面影响。如PM2.5就属于工业污染,光化学污染等,对社会环境等问题,同时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影响。综合作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积扳投人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二】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但是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是这样,他们总觉得做工的人最无用,最下贱;反是那不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不过我望我们国里底做工的人.一方面要晓得做工的人觉悟确有第二步境界,就是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一方面要晓得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1920年5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共和立宪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国共和立宪未能救国的原因,基于这一结果,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为此掀起了哪一思想运动?(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思想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从陈独秀的心路历程,说明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2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

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所述的现实最有可能导致下列哪一作品产生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母亲》

 

查看答案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项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