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所谓宪法者,就是将政权分几部分,各司其...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所谓宪法者,就是将政权分几部分,各司其事而独立。各国宪法只分三权,没有五权。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

从前在东京同盟会时,本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党纲,预计革命成功就要实行五权宪法。不想光复之后,大家并不留意及此,多数心理以为推翻满洲就算了事。所以民国虽成立了十年,亦没有看见什么精彩,比前清更觉得腐败。这个缘故,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不用兄弟细说,必以五权宪法为建设国家的基础。我们有了良好的宪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

现在英国并不是行三权政治,实在是一权政治。英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是国会独裁,行议会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以党治国。孟氏发明三权分立学说未久,就有美国的革命,订定一种宪法。美国即根据孟氏的三权分立学说,用很严密的文字订立成文宪法。孟氏乃根据英国的政治习惯,草成此种三权分立主张。后来日本的维新及欧洲各国的革命,差不多皆以美国为法订立宪法。英国的宪法并没有什么条文,美国则有极严密的条文,故英国的宪法又称活动的宪法,美国的宪法是呆板的宪法。英国以人为治,美国以法为治。英国虽是立宪的鼻祖,然没有成文的宪法。以英国的不成文宪法拿来比较我们中国的宪法,我们中国亦有三权宪法,……一是君权,一是考试权,一是弹劾权。而君权则兼有立法、行政、司法之权。

五权宪法,分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权,各个独立。从前君主的时代有句俗话叫“造反”,造反就是将上头的反到下头,或是将下头的反到上头。在从前的时候,造反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这五权宪法,就是上下反一反,将君权去了,并将君权中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提出,作三个独立的权。行政设一执行政务的大总统,立法就是国会,司法就是裁判官,与弹劾、考试同是一样独立的。

——摘编自《孙大总统五权宪法讲演录》(1921年1月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倡“五权宪法”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英国和美国政治、法律方面认识上的错误。(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认识。(7分)

 

(1)目的:①改变民国初年统治腐败的状况;(2分) ②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分) (2)英国:国会不是独裁的、以党治国,是代议制、法治;(2分) 美国:美国宪法有修改机制,不是呆板的;(2分) (3)积极性:①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提出的,是对中西政治制度的融合与创新,体现其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2分) ②是针对民国建立后没有实现民主共和的现状而提出的, 是时代的需要,对于反对专制独裁、构建民主共和体制方面具有进步意义;(3分) 局限性:中国当时的任务首先是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不是能通过制定一个“宪法”就能实现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的理解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内容,然后再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凡是资产阶级制定的宪法,目的必定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体现在改变落后的面貌、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理想等内容即可是答案。 (2)第二问,材料中的“英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是国会独裁,行议会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以党治国”、“美国的宪法是呆板的宪法”表明了孙中山对英美民主制度的错误看法,所以只需要将材料中孙中山对英国和美国政治、法律方面的认识加以概括,然后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指出错误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3)第三问,对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必须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的考虑。即依据本题需要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优点与局限或不足一起阐述,运用两点论后,还要有重点论。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据此推测,莫言的写作风格属于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社会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恢复高考制度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查看答案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                           B.实行“实业救国”

C.改造文化心理                           D.实施预备立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