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中国……一个是君权,一个是考试权,一个是弹劾权;不过中国的君权,兼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1921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并简析其历史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6分)

 

(1)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或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答出2点即可,6分) 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3分)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或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分) (2)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3分)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三权分立重要的补充。(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通过材料总结知识点的能力。作答此类问题需要结合教材所学,根据材料所叙述的内容,我们可知监察机制是从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伴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得规模化,专业化。而且为皇权集中服务程度大大加深。对于历史作用的分析,需要我们结合史实来讨论它的作用。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整个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作用也要考虑。 (2)本题考查通过历史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孙中山对监察机制是将中国古代的监察机制辩证的考虑,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并且对它在社会发展的积极应用作出合理的设想。将其中糟粕部分去除,对三权分立的制度的维护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班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德国组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1)材料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3分)

(2)英国组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说明你的理由。(9分)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查看答案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