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张载的思想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这主要强调社会责任感。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其它的表述均与题干思想不一致。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查看答案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查看答案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