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

《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非乐》”、“《节用》”、“泛爱兼利而非斗”,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墨家学派主张的非乐、节用、兼爱、互利的主张。故选C。老子主张无为,追求精神自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1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查看答案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4分)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随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3分)

材料二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摘编自董仲舒 《春秋繁露》等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化的发展援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宋鸿兵《货币战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稳定国际汇率”的?(2分)并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2分)

材料二 (20世纪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2分)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2分)

材料三  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3分)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