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的思想观念是(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题干反映的是大自然的相关活动与统治者相关政治措施的关系。比较、分析选项,可知,这很明显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思想·天人感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思想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主张

孔子的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B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等书籍

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

C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得到了弘扬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运动

 

查看答案

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  

A.认为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B.强调法律实施中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

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查看答案

史籍中记载春秋时期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变法意图富国强兵,不重儒学教育

B.“士”阶层的发展壮大及私学兴起发展

C.分封制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

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