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  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材料四   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指什么?“本”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这一种人?

4)材料四所述家业是什么性质?“商贾”与“家业大饶”实质是一种什么关系?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纺织业发达,是全国丝织商品交易的中心。 (2)“末”指商业和手工业。“本”指农业。重农轻商的思想。 (3)雇佣劳动者。他们是早期的雇佣工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资本主义性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可以得出杭州丝织业发达;由“四方咸取给”可以得出:杭州是全国丝织商品交易的中心;由材料二、三“末富居多”、“ 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可以得出:杭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机户“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可以推出,难以独立完成生产,因此会使用“游手趁食者”,双方形成雇佣关系,进而可知杭州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因为农业在国家中的基础地位,因此称之为“本”,而“末”指商业和手工业。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其重农轻商的思想。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所谓的“游手趁食者”流动性较强,人身相对自由。因其无业,又要“趁食”因此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人。由此可知他们是他们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重要表现。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4)材料四所述家业的特征是拥有较多的生产资料,因此不可能由家庭成员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雇工;其产品不是用于家庭内部的消费,而是用于市场交换。综合以上分析其性质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这种雇工生产提高了生产规模和效率,满足了“商贾”的需求。由此得出: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镇;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查看答案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上述现象说明(  

A、地区性分工扩大                  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

B、南北朝时代烧制出白瓷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查看答案

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B、种植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            D、畜牧业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