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毛泽东在回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说过:“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

(18分)毛泽东在回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说过:“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侯德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材料  卢作孚是重庆人,目睹川江上外国轮船横行霸道,他发愤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创办了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1925年,民生公司以一艘70.6吨的小火轮起家,以爱国救国为号召,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不得不退出川江航线。抗战时期,民生公司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退”,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抗战胜利时,民生公司已拥有船舶140余艘,航运势力及于日本与东南亚各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创办公司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的原因。(12分)

 

(1)实业救国,获取利润。(6分) (2)管理精良、营运高效,可资后人借鉴;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航运势力及于海外,拓展了民族工商业的市场。(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并结合所学即可,注意材料中“他发愤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以爱国救国为号召”和“这是近代中国罕有的民族企业通过竞争取胜的范例”等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作为切入,不难得出实业救国的结论,另外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当然也有获取利润了。 (2从材料中的关键提示“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民生公司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退”,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和“航运势力及于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等关键语句,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期间,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新政没有使美国从危机阴影中走出来

B.新政使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解决危机的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使美国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查看答案

学者李述森曾说:“(俄国)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他所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斯大林体制

 

查看答案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D.实行余粮征集制

 

查看答案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国有化

 

查看答案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孙中山认为

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

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

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

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