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         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

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国民政府对地租进行限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等信息可知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 A、B两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规定效果,故C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嘉庆、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区家庭规模户均人口比较表(部分)。

 

时间          省区

直隶

山东

山西

浙江

江西

嘉庆二十五年(1820

567

691

683

608

573

宣统三年(1911

515

549

482

425

494

关于表1中变化的主要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

C.国家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           D.近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

 

查看答案

元仁宗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

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

A.控制天下学人的思想               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

C.塑造标准化考试制度               D.选拔真正的文艺人才

 

查看答案

唐长孺说:“汉末大姓、名士是魏晋土族的基础,而士族的形成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因而魏晋显贵家族最有资格成为士族。”这句话不能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B.皇权承认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C.士族成为魏晋君主专制制度的威胁   D.士族与九品中正制是相伴而生的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