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抓住题干中“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指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面嘉庆、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区家庭规模户均人口比较表(部分)。

 

时间          省区

直隶

山东

山西

浙江

江西

嘉庆二十五年(1820

567

691

683

608

573

宣统三年(1911

515

549

482

425

494

关于表1中变化的主要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

C.国家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           D.近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

 

查看答案

元仁宗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

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

A.控制天下学人的思想               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

C.塑造标准化考试制度               D.选拔真正的文艺人才

 

查看答案

唐长孺说:“汉末大姓、名士是魏晋土族的基础,而士族的形成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因而魏晋显贵家族最有资格成为士族。”这句话不能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B.皇权承认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C.士族成为魏晋君主专制制度的威胁   D.士族与九品中正制是相伴而生的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锷是一个传奇。少年时代的“神童”,留学东瀛时的“士官三杰”之一,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享有“国葬第一人”的殊荣……短短的34个春秋,他的人生一路辉煌。他的人生走向与中国的命运同一,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国家尊严、复兴紧紧连接在一起。

1882年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6岁时在当地一位名士帮助下,免费入私塾学习。12岁考中秀才。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进入陆军成城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军事救国”的生涯,并正式改名为锷。190010月写下《杂感十首》:其中有云:“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1904年初,蔡锷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30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111,公推蔡锷为云南都督。这时,他年仅29岁。

民国成立后,他认为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今后的问题应该是巩固这个新建的民国,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国家。当袁世凯同孙中山就建都地点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他通电支持袁的主张,要求早定大计,建都北京。

1913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到背景,任全国经界局督办,他一方面领导经界局工作,一方面仍热心于军事学术活动。

191511月,蔡锷秘密离京赴津,旋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219抵达昆明,他与唐继尧等人于1225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8月,经上海区日本治病,118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锷人生历程的转变轨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锷的主要贡献及高尚品格形成的原因。(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