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抗日根据地内建立政权的问题上,必须...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抗日根据地内建立政权的问题上,必须确定这种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在抗日统一战线政权中,对于共产党员以外的人员,应该不问他们有无党派关系及属于何种党派……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男女、信仰和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然后陈请国民政府加委。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施政方针,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真正的汉奸和反对派,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为基本出发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  (解放区)建立了真正表达民意的人民代表机关----边区参议会。它不仅是包括边区各党各派和各阶级阶层全体人民的民意代表机关,也是边区人民管理自己事物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参议会对各级政府委员及行政首长有选举权和罢免权,对政府工作有审议、监督、弹劾与咨询之权,在参议会召开期间,有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和通过有关法律、法令、条例、预算、决算,审查和通过有关提案的职权。

——陈勤等《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概括材料一中抗日根据地在民主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6分)

2)两则材料中民主措施有何重要作用?这实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9分)

 

(1)措施: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政权产生实行选举政策;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施政方针以有利于抗日和改良工农生活为基本出发点。(答出3点即可,6分) (2)作用: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有利于解放战争的发展;为新中国政权建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6分) 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实行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应经过人民选举、应是民主集中制、“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真正的汉奸和反对派,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为基本出发点。”依据关键信息,从政权力量分配、产生方式和组织形式及出发点等方面分析。 (2)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施政方针,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真正的汉奸和反对派,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为基本出发点。”材料二的关键信息:解放区、边区参议会。第一小问的作用结合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两个时代背景分析政治近代化的意义;第二小问则应从阶级立场来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 ……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日“玷刀钱”。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

——摘自《清朝鄂尔泰》

材料二  清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自《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

5

0

2

10

5

4

26

21

29

25

30

25

37

25

40

39

64

58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 “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  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

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

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仁”、“克己复礼为仁”,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够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象神一样生活。”这说明两位先哲都

A.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B.要求制定完善法律

C.追求社会民主平等                  D.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

 

查看答案

1973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这意味着

A.固定汇率制度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

B.“本金位制”垮台,最终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C.西欧经济实力增强,开始与美国分庭抗礼

D.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