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陈述:“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陈述:“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下列各项与该思想家所属政治派别主张相符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则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C.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D.有民权之用,故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关键信息:“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该思想家不主张革命,而是改良。A项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C项是主张革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主张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泰州学派的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匠心独具的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公愚妇”都“能知能行”,“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人民性

B.取孔孟之道,而舍宋明理学

C.李贽将其发展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是对“致良知”的继承与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从整个都城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先秦到唐代,是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后一阶段从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该学者将后一阶段开端定于北宋,其依据是

A.娱乐场所“瓦肆”和纸币“交子”出现

B.居民“坊里”制度和集中贸易的“市”的制度的完善

C.以街巷结构为基础的街市制度的形成

D.都城规模远超过汉唐,人口突破百万

 

查看答案

《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

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    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    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冀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约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624: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杭的最前沿。

1961813:民主德国决定封锁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迭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119下午6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请回答:

l)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6分)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