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冀下成长起来的,他不...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冀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约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9分)

 

(1)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3分) 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才能卓越的伟大政治家、外交家。(3分) (2)学生只回答史观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不同,关注史料不同等,无具体分析,得3分。能具体指出不同的内容,且有史实支撑得9分。只简单罗列史实,没有观点提炼,最高不超过4分。 例如:两者史观不同,胡滨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克利夫兰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胡滨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因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批判李鸿章,克利夫兰则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维护美国的利益出发肯定李鸿章。 评价人物关注史料不同,胡滨关注李鸿章镇压大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克利夫兰关注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外交上利用各国矛盾,尽量维护满清帝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从材料一“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约一个卖国贼”中可以概括出胡滨对李鸿章的评价;从材料二“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中可以概括出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评价。 (2)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学生只回答史观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不同,关注史料不同等,无具体分析,得3分。能具体指出不同的内容,且有史实支撑得9分。只简单罗列史实,没有观点提炼,最高不超过4分。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李鸿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624: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杭的最前沿。

1961813:民主德国决定封锁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迭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119下午6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请回答:

l)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6分)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理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之,谓之常平盆。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急.善救灾省者,匆使至给。”他主张“丰则贵取,饥则贱与”。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走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荣显,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  公元11世纪,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比王安石早300年的刘晏悄无声息的财政改革却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但是,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还是有比王安石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货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货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刘晏改革的理念。(6分)

2)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与刘晏改革对比,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粗横向信息。

表一  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1913

1938

1973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12分)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